社區(qū)保護地-動態(tài)
首頁 > 社區(qū)保護地 > 動態(tài)

實現生物多樣性公約的3030目標就靠它?

在印度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有一類被統(tǒng)稱為奧蘭(Orans)的社區(qū)保護地。那里的土地、水、叢林和各類生命和諧共存,被當地人視為神賜福地。這些森林是當地社區(qū)的共同...

面對現代化和資本的挑戰(zhàn),菲律賓馬諾波人選擇這樣做

菲律賓棉蘭老島東部的馬諾波人,因其傳統(tǒng)文化與信仰、與環(huán)境之間的互動實踐、對外部各類入侵的抵御、不斷尋找創(chuàng)新性的解決方案并建立有效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而使得其幾百...

想象中的荒野——美國的國家公園與原住民

自1872年美國建立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自然保護地——美國黃石國家公園起,今天世界各國都在建立起自己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按照聯合國環(huán)境署(UNEP)發(fā)布的《2020...

在保護中原住民有多重要?

在說起由原住民或當地社區(qū)治理和管理的社區(qū)保護地時,我們常會陷入疑惑:什么樣的人才能被稱為原住民?中國有原住民么?少數民族就是原住民么?如何辨別社區(qū)保護地的主體是...

竜山圣境——西雙版納勐岡布朗寨考察記

“自然圣境”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類社區(qū)保護地。它泛指由原住民和當地人公認的賦有精神和信仰文化意義的自然地域。許多跨學科的研究表明,自然圣境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起...

阿尼瑪卿神山下的社區(qū)水源地保護實踐

“自然圣境”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類社區(qū)保護地。它泛指由原住民和當地人公認的賦有精神和信仰文化意義的自然地域。許多跨學科的研究表明,自然圣境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起...

像種糧一樣,種植水資源

減緩氣候變化是一項長期和艱巨的任務,而適應氣候變化則是世界各國都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對于社區(qū)來說,不同的自然地理條件決定了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而傳統(tǒng)的生產生活方式...

驕傲的土壤

生態(tài)系統(tǒng)與俾路支人的生活緊密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對充滿不確定性的環(huán)境有著極強韌性與適應性的社會生態(tài)系統(tǒng),從而讓這個半游牧部落能在荒漠中可持續(xù)的生存下去,并讓當...

達雅克人的社區(qū)保護地——Tana’ ulen

達雅克人是生活在亞洲第一大島——婆羅洲(此為馬來語,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島)上的原住民。他們大多沿較大型河流的兩岸分散居住,有眾多部落與分支,如印尼巴豪部落的克尼...

重疊下的機遇與沖突:社區(qū)保護地與自然保護地

和根植于現代政府環(huán)境治理體系中的自然保護地不同,社區(qū)保護地有著完全不同的起源、歷史、目的、治理形式和管理樣貌。后者是內生式的,在地的文化和傳統(tǒng)的管理智慧是其成長...

23 條內容,每頁 10 條,共 3 頁,跳到第
相關鏈接

聯系我們 | 重點領域 | 項目分布 | RSS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7896號 Copyright ? 2010 版權所有

永昌县| 武宁县| 阿克| 新宾| 泰和县| 登封市| 灵台县| 久治县| 商都县| 扎鲁特旗| 子长县| 黑水县| 赤壁市| 雷波县| 麟游县| 扶绥县| 新津县| 绵竹市| 和平区| 丹巴县| 侯马市| 丹江口市| 都昌县| 察隅县| 财经| 滕州市| 西藏| 巴彦淖尔市| 雅江县| 合阳县| 昌黎县| 古田县| 思茅市| 红桥区| 岢岚县| 福州市| 阳信县| 台湾省| 瑞昌市| 桂阳县| 安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