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批準項目-已批準項目
首頁 > 已批準項目 > 已批準項目

北京市路勁世界城小區(qū)“零廢棄社區(qū)”示范項目

發(fā)布日期:2022-06-18

基線信息:

北京市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下轄16個區(qū),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1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88.6萬人。2021年,北京市全年實現地區(qū)生產總值40269.6億元,人均地區(qū)生產總值為18.4萬元。北京市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被世界城市研究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聯合國報告指出北京人類發(fā)展指數居中國城市第二位。根據北京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發(fā)布的《北京市2020年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信息的通告》,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垃圾清運量797.52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797.52萬噸,無害化處理率為100%。

北京市的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不僅是全國最早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的城市,也是全國第一個為生活垃圾管理立法的城市。2020年 5 月 1 日,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頒布實施,首次明確了北京市個人及單位做好垃圾分類的法定責任和義務,使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 的落實有了責任主體和第一責任人,標志著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邁入了一個全新的分類時代。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北京市累計建成1275 座分類驛站,達標改造6.32 萬個固定桶站,涂裝3945 輛垃圾運輸車輛,改造提升805 座密閉式清潔站,社區(qū)分類設施達標率由2020 年5 月的7% 上升至88.8%,投放站點腳踏、拉環(huán)等便利性設施的配置率達到97.15%,適應分類需求的投放、收集、運輸、處理設施體系基本建立;北京市居民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準確投放率都維持在較高水平,分別達到98%、90% 和85%,分類意識普遍增強,分類習慣初步形成。

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頒布實施以來,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足和局限性。這一新變化對北京市未來的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和技術發(fā)展,都會產生了深遠影響。生活垃圾精細分類推動了“智能垃圾桶”、 “愛分類”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服務的產生。廚余垃圾分出量由309t/d 快速增長至3900t/d 左右,對現行廚余垃圾的“統(tǒng)一清運+集中處理”運行模式和處理設施,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促進了廚余垃圾就地生物堆肥技術、廚余垃圾脫水減容技術等技術的發(fā)展與落地。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分出量已提升至4382t/d,相比《條例》前,增長了46.1%,可回收物具有顯著的市場價值屬性,目前市場的作用未得到有效發(fā)揮,城市環(huán)衛(wèi)系統(tǒng)與再生資源系統(tǒng)“兩網融合”尚未有效實施。大件垃圾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仍存在短板,2021年7月,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辦公室發(fā)布《關于印發(fā)關于加強本市大件垃圾管理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提出了“堅持產生者付費、堅持市場機制、堅持資源化利用、堅持規(guī)范收運”的基本原則,規(guī)范大件垃圾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體系建設,改善城市生活環(huán)境,引導居民垃圾分類習慣養(yǎng)成,促進資源節(jié)約和循環(huán)利用。

針對當前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所存在的部分問題,項目組將整合在生活垃圾分類領域的取得的新技術成果和新模式、新方法的探索經驗,在北京市路勁世界城小區(qū)開展“零廢棄社區(qū)”示范項目,該項目將實踐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大件垃圾的閉環(huán)管理,并對“零廢棄社區(qū)”的理念和模式創(chuàng)新成果,進行宣傳推廣,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發(fā)展與進步。


存在的問題:

路勁世界城小區(qū)位于北京市昌平區(qū)南邵鎮(zhèn),社區(qū)共計1643戶,人口 4929人 ,歸屬路勁家園社區(qū)居委會管理,物業(yè)公司為京港路勁物業(y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該社區(qū)與本項目申報單位在生活垃圾分類分類宣傳方面已開展了部分活動。同時,本項目申報單位前期已完成社區(qū)的生活垃圾分類現狀初步摸底調查,調研數據顯示,生活垃圾按六大類精細化劃分,路勁世界城小區(qū)日產廚余垃圾約1320 kg/d,可回收物約110 kg/d,其他垃圾約4800kg/d,有害垃圾約200kg/a,大件垃圾約36t/a,建筑垃圾約120t/a。目前廚余垃圾、其他垃圾經分類后,由市政清運公司運至阿蘇衛(wèi)綜合場進行最終處理,有害垃圾清運至北京生態(tài)島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最終處理,可回收物部分由拾荒者,或資源回收公司,或市政清運公司處理。建筑垃圾由北京聯綠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清運處理,大件垃圾處理方式雜亂,尚無成熟穩(wěn)定的渠道進行有效處理。

通過現場調研和數據分析,結合“零廢棄社區(qū)”理念和要求,路勁世界城小區(qū)存在如下具體問題,需要加以解決:

(1)目前,為保障垃圾分類執(zhí)行效果,社區(qū)安排督導人員筒前值守,但該方式耗費較多的人力財力,對調動居民垃圾分類的主動意識的作用有限,生活垃圾混扔現象依然存在,缺乏有效、可行的長效手段。

(2)《條例》實施后,社區(qū)的廚余垃圾的分出率和分出量顯著提高,“統(tǒng)一清運+集中處理”給城市交通、收運管理、污染防控、最終處置設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收運與處置成本高,整個流程碳排放量大,資源化不足。

(3)居民對有害垃圾的危害性和辨識能力不足,在垃圾分類過程中,仍存在有意或無意的混入其他類別垃圾的行為,這對其他品類垃圾的最終處置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4)大件垃圾仍是社區(qū)生活垃圾處理的短板,大件垃圾中即含有可回收物,又含有有害垃圾,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處理渠道,使得大件垃圾產生量,回收量數據缺乏,具體流向不明確。

(5)社區(qū)可回收物去向龐雜多樣,如拾荒者、小型加工作坊、資源回收公司等。去向不明,數據缺失,資源化產品是否合法合規(guī)等方面,即不清晰,又無法有效管控。

(6)走訪過程中我們發(fā)現,社區(qū)居民對廢棄物的再利用,寄予了很高的期待,但目前社區(qū)仍缺少穩(wěn)定的二手物品置換平臺,缺少廢棄物再利用的方法和手段。

(7)生活垃圾分類與處理工作,涉及居民、社區(qū)、物業(yè)公司、清運公司、資源回收公司等多個利益相關方,各利益相關方,有效的溝通協(xié)調,互動性不強,尚未形成平衡各方利益和責任的可持續(xù)性機制。


解決方案/計劃的活動:

路勁世界城小區(qū)開展“零廢棄社區(qū)”示范,申請單位項目組在充分調研、摸底社區(qū)現有狀況的基礎上,針對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需求,將從技術支撐、服務支撐、模式支撐三方面開展工作,具體解決方案如下:

(1)針對社區(qū)廚余垃圾,項目組將在路勁世界城小區(qū),設置1套廚余垃圾高溫生物堆肥裝置,將廚余垃圾轉化為穩(wěn)定的腐殖質,腐殖質可作為社區(qū)綠化種植用肥,或調配成為花卉盆栽土,像社區(qū)居民免費發(fā)放,從而實現廚余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就地處理與利用。同時,綜合評估廚余垃圾的日產生量、資源化處理量、社區(qū)消納量、處理成本等,建立可持續(xù)性的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與消納技術方案和運行機制。

(2)針對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引入愛分類APP,提供網上預約、上門回收、積分獎勵、積分超市等多種方式,減少居民垃圾分類負擔,降低桶前值守人員的工作強度,并通過上門回收,對垃圾分類辦法進行精準指導,提高居民的生活垃圾分類的正確認識,提高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分出率和準確率。經回收的大件垃圾由北京愛分類環(huán)境有限公司負責拆分,然后根據不同的垃圾特性,可回收物進行資源化處理、有害垃圾運至北京生態(tài)島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處理、其他垃圾運至阿蘇衛(wèi)綜合處理場處理。

(3)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準確記錄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的產生量、處理方式、處理量、資源化利用方式、資源化利用率、各處理環(huán)節(jié)的經濟成本和經濟收益等重要數據,精準把握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的產生量和具體流向,實現生活垃圾可知、可控、可驗,并通過對數據的深入分析,從經濟可行性角度,分析論證本項目“零廢棄社區(qū)”機制的可持續(xù)性。

(4)在路勁世界城小區(qū),組織開展 “大手拉小手”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技術成果展、有害垃圾環(huán)境危害科普等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社區(qū)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準確投放率;在路勁世界城小區(qū),聯合附近社區(qū),定期開展“流動集市”活動,構建閑置物品交易置換平臺,推動物盡其用,減少生活垃圾的產生;開展愛分類APP宣傳推廣、廚余垃圾制備綠植種植基質的使用方法等培訓活動,推動“零廢棄社區(qū)”示范項目。

(5) “零廢棄”社區(qū)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機制,是一種實現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徑,通過本項目實施,將構建“零廢棄”社區(qū)可持續(xù)性運行機制。并組織社區(qū)管理人員、居民代表、物業(yè)公司、清運公司等各利益相關方,開展“零廢棄”社區(qū)運行機制的深入討論;組織城市管理部門、行業(yè)專家、研究學者等,對示范項目進行綜合性評估評價;組織新聞媒體對 “零廢棄”社區(qū)的理念、運行機制、示范項目成果,進行宣傳報道。


預期成果及直接的項目產出:

1.   社區(qū)安裝廚余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裝置,實現廚余垃圾300kg/d的就地好氧堆肥處理,有機肥或營養(yǎng)土全部用于社區(qū)綠化種植或居民花卉種植,實現社區(qū)消納。

2.   提升“愛分類”APP社區(qū)居民使用率達到60%,實現社區(qū)可回收物總量的65%(即72kg/d或26t/a)的資源回收與循環(huán)利用,有害垃圾回收率達70%(即140kg/a),大件垃圾回收或重復利用率達40%(即14.4t/a)。同時,實現回收物、大件垃圾、有害垃圾的產生與流向可知、可控、可驗。

3.   建立社區(qū)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大件垃圾、有害垃圾數據庫1套,實現社區(qū)生活垃圾精細化管理,分析各環(huán)節(jié)處理成本與收集,挖掘生活垃圾市場價值屬性,以及各利益相關方深入討論、行業(yè)專家評估,構建“零廢棄社區(qū)”可持續(xù)運行機制1套。

4.   通過“流動集市”,形成穩(wěn)定的閑置物品交易平臺,充分發(fā)揮物品價值,有效降低生活垃圾產量。

5.   形成“零廢棄社區(qū)”理念和可持續(xù)長效機制的相關宣傳培訓視頻材料2套,新聞媒體報道1次。

6.   通過活動宣傳、成果展示、垃圾上門回收等活動,進一步提高社區(qū)居民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準確投放率,分別達到100%、95% 和90%。

 



查看全文



相關鏈接

聯系我們 | 重點領域 | 項目分布 | RSS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7896號 Copyright ? 2010 版權所有

建平县| 兴山县| 石景山区| 大渡口区| 内江市| 新干县| 苍梧县| 东光县| 无棣县| 宜良县| 通化县| 名山县| 宜兰市| 四子王旗| 高唐县| 蒲江县| 罗平县| 宜川县| 兰州市| 河间市| 新宁县| 永定县| 乐安县| 扎兰屯市| 元谋县| 满洲里市| 平湖市| 阳东县| 五寨县| 卢氏县| 德阳市| 墨竹工卡县| 仙居县| 台前县| 启东市| 亳州市| 乐东| 大英县| 山丹县| 陈巴尔虎旗|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