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動態(tài)-項目動態(tài)
首頁 > 項目動態(tài) > 項目動態(tài)

建設農林復合經營生態(tài)園,提高社區(qū)生計減少土地退化

發(fā)布日期:2012-11-27

實施機構:武漢大學貴州校友會


  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qū)位于黔中腹地,全區(qū)地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項目點久安村位于花溪區(qū)西北部,海拔1400米左右,境內居住著漢、布依、苗等民族,人均年收入不足1200元,為花溪區(qū)典型貧困村。該區(qū)農業(yè)生產大多沿用傳統(tǒng)的刀耕火種,陡坡耕種,廣種薄收的方式,山多平地少,加上過度樵采,又缺乏必要的水保措施和科學的耕種方式,充沛而集中的降水常使得土壤易被沖蝕,導致部分土地退化,加上喀斯特石山區(qū)土層薄,基巖出露淺,暴雨沖刷力強,水土流失后巖石逐漸凸現(xiàn)裸露, 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程度和面積不斷加大,貧瘠的土地使得生產力低下,又加劇了當?shù)氐呢毨А?/p>


  項目依托當?shù)卣С职l(fā)展茶產業(yè)的政策,在久安村建設復合型生態(tài)茶園,以茶樹為主要物種,以生態(tài)學和經濟學的原理為指導,建立起高效益的人工農林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解決當?shù)仄毡榇嬖诘乃亮魇乐亍⑼寥婪柿λネ恕⒉∠x害多發(fā)、茶葉產量和品質低下等問題,改善和提高當?shù)厣鐓^(qū)的生計。




  項目自啟動以來,于2012年3月-4月,組織村民種植茶苗計50畝,茶苗由貴陽市農業(yè)局免費提供,村民負責茶園施肥、種植、管理及茶青的收獲;茶青收獲后由公司進行統(tǒng)一收購。為改善茶園土質及茶葉品質,項目實施機構組織村民分別于2012 年5月、7月、9月相繼完成桂花樹中苗1000余株的種植工作,并與村委會簽訂協(xié)議,由村民對桂花樹進行日常管護,并享有由項目實施所帶來的經濟、社會和環(huán)境效益。村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至今苗木成活率幾近100%。




  項目實施機構對項目點所在地久安村的土壤調研分析表明,新墾茶園適合茶苗生長 ,但肥力低 ,粘性重 ,速效養(yǎng)分缺 ,直接影響茶葉的正常生長與品質產量,而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以及大豆桔稈還田 ,均有利于提高茶園的土壤肥力水平;而且大豆根系深扎土壤 ,葉片覆蓋地面 ,有利于保護水土,套種大豆期間進行翻耕、中耕除草、噴藥施肥等田間作業(yè)也有一肥兩用、一藥兼治、一工兩利的作用,從而改善茶苗的生產環(huán)境,促進茶苗及桂花苗木生長。項目機構經論證后,決定于2012年6月在新墾茶園套種夏大豆,共計播大豆種子近110公斤,45畝。至2012年10月,項目示范村共收大豆1125公斤,收入3380元,加上當年因為桂花樹、大豆的種植,使得茶青品質提高及價格因素影響,參與項目的村民人均收入較之往年增加1000元以上。




  為了加強利益相關方對項目的理解及實施項目的能力,項目實施機構我們于2012年6月邀請貴陽市農業(yè)局、貴州省科技局、貴陽市花溪區(qū)久安鄉(xiāng)鄉(xiāng)政府工作人員、久安村村委會工作人員、村民代表等進行了關于參與式鄉(xiāng)村評估(PRA)理論的培訓;邀請貴州師范大學教授乙引博士對村民進行了桂花樹及大豆種植技術的田間培訓。9月,針對生態(tài)茶園建設過程中桂花樹的種植以及大豆種植過程中出現(xiàn)的出現(xiàn)的病蟲害問題,項目組再次請到貴陽市農業(yè)局專家龔靜與貴州師范大學教授在田間對村民們進行培訓與指導。


  本項目通過茶園間種桂花樹、大豆的農林復合經營活動,不僅改善了示范點土壤結構、肥力,還提高了茶葉品質,收獲了大豆,增加了當?shù)厝说氖杖耄〉昧谁h(huán)境、社會和經濟效益。項目實施機構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將是生態(tài)復合型茶園建設技術的總結與推廣。






相關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 重點領域 | 項目分布 | RSS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7896號 Copyright ? 2010 版權所有

镇平县| 铁力市| 桦川县| 巨鹿县| 昌黎县| 略阳县| 咸宁市| 夹江县| 鲜城| 茌平县| 长顺县| 库伦旗| 安宁市| 景宁| 吴江市| 佛坪县| 宁明县| 吉木萨尔县| 老河口市| 惠水县| 承德市| 旅游| 修文县| 潜江市| 澎湖县| 保山市| 寿阳县| 西乌| 长沙县| 泊头市| 唐河县| 屯门区| 新泰市| 大余县| 金昌市| 汝阳县| 宜川县| 莱西市| 六枝特区| 大庆市| 临高县|